.jpg)
前 言
全秉和的油画就是从地里拾回来的家常,真实,自然,有意思,有温度。有忙里偷闲的快乐,充沛着时代的阳光。
从老城门洞出入的人们,拉着架子车,扛着锄头,欢声笑语洒满了一路。两年三熟的庄稼,养出了六畜兴旺,播种的希望在耕作中见证了生命的滋养,一锄一锄的锄,一镰一镰的収割,风调雨顺是天地人的合作。
全秉和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自初中时,遇一位川籍美术教师的启示,爱上油画,就从未停歇过。他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全凭观摩画册,直到八十岁高龄,由于疾病失忆,才无法再拿起画笔。苏联风景画风与印象派的理念,浓厚而执着,舒缓的画面,家乡的景物在他笔下娓娓道来,敏锐的热情,已无关于他的身份,而是灵性。
画画是全秉和的生命,他生活简朴,舍不得买好的画布,便将硬纸板涂上漆或颜料打底,然后作画。他喜欢喝酒抽烟,但都是最廉价的,惟一奢侈的便是喜欢读书和画册,拉二胡是他的情调,这一点在他的画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沣河边洗衣的女子,清澈映出她们灵动的身影,斑驳如筛的树影下,牛车走过鸡鸣犬吠。
春有迷雾的绿芽,夏有灼热的日头,秋有长天碧水,冬有雪里暖阳,节气的有序流转,气之动物,物之感人,都是生机的兴发。
在看全秉和的作品前,除了一块块破旧的快要散落的画纸,我们似乎闻到了乡间泥土的芳香,他把生活放在艺术里养着,用作品告诉我们,爱和激情是多么的美好。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馆长 邢庆仁
2022年2月4日
作品欣赏
.jpg)
《冬阳》
.jpg)
《残冬》
.jpg)
《农家后院一角》
.jpg)
《月夜》
.jpg)
《关中小径》
.jpg)
《麦草垛》
.jpg)
《静物·梨瓜》
.jpg)
《秋景》
.jpg)
《暖阳·草垛》
.jpg)
《农村路口》
.jpg)
《丰收》
.jpg)
《冬晨·细流》
.jpg)
《春》
.jpg)
《老石桥》